当前,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1]。以测试、测量及校准、评估评价为主线的测控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和源头,其发展潜力巨大。
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又是测控技术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活力,它为测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测控产品的智能化提升、测控科学的研究以及测控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效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城市大脑、智慧企业、智能工厂、大数据中心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正在快速推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开始大跨界融合发展。测控技术围绕测量与控制,聚焦状态监测技术、综合测试技术、智能技术、仿真测控技术等,涉及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及仪表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自动测试技术、虚拟与仿真技术等多个学科。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到来,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深度融合?融合点在何处?融合的路径及方法是什么?等等,都成为测控技术科学理论研究、测控技术颠覆性发展、测控产品升级换代的挑战和机遇。
1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从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基础学科角度分析,不管是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还是研究机构的研究领域、应用方向,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科基本一致。测控技术和信息技术从大类而言也属于工程技术范畴,同样促进着社会进步和工业革命。
1.1测控技术
测控技术从测量到控制,都是跟踪被测对象的技术发展。被测对象的测量控制需求也从传统的指标及状态测量向性能及效能评估转变,实现了测量与控制的一体化发展。基本测控模型如图1所示。随着工业机械化、机械电气化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进一步促进机械电气化的数字化水平[2]。测量与控制作为工业发展的“触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不仅仅实现“感知”,也实现了“控制”,并且使测量与控制开始走向智能,使“感知”变得聪明,使“控制”变得智慧[3]。从测控技术在制造及试验活动中的行为分析,首先通过传感器获知被测对象信息,然后通过传感器内部处理单元采集并记录下相关信息,同时将相关信息通过传输通道送达显示端或控制单元,实现被测对象信息的再加工和分析处理[4]。在这个过程中,传感器直接决定测量与控制是否智能“聪明”。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这种“智能”成为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随着射频芯片、激光雷达、量子通信及5G技术的发展,测量与控制实现了系统化发展,测量与控制的架构思想,将测控技术的使用对象从机械设备设施延伸到对使用对象及其环境、人机功效的“智能”范围。
图1基本测控模型
1.2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从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术)到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再到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都离不开数字化(Digitalization),也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换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数字化的狭义理解就是AD(Analog to Digital)转换,广义而言还包括非结构化的信息等。然而如何获取“复杂多变的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如何使用?测控技术从理论上给出了基本的答案,并在测控产品中得到了实践,即测量与控制的一体化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信息化发展的3个基本阶段(图2给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基本范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下,测控技术和测控产品也同频共振、与时俱进,形成了具有时代烙印的测控技术和测控产品。
图2新一代信息技术基本范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聚集了通信网络、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技术,云计算作为高端软件,5G作为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资产,数据资源化是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基础。大数据的核心是实现专业化的处理,即基于业务模型的分析,形成高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带来科学理论的突破,数据科学成为新的学科。数据安全和管理成为新的命题和挑战,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追本溯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革命进步对社会全部信息的综合处理工程技术,并通过网络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统一,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测控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源头技术和末端控制,核心是测控产品的功能软件化、嵌入化及自动化、智能化。
1.3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都能直接或间接地追溯到测控技术的运用。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及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分析,大数据来自于各种传感器、采集器及用户终端,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普及进一步提升了数控机床、状态检测等的协同化水平,人工智能产品的核心正是嵌入测控产品中的高性能计算模块。云计算进一步为测控产品的功能发挥及智能化水平提升提供了计算。区块链作为各领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种趋势,也必将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日臻成熟和应用普及,给测控技术的发展和测控产品的研制带来新的机遇。测控产品一体化、系统化的应用需求,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测控技术的融合。
图3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测控科学理论与技术深化、测控产品模型化促使集成、嵌入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测控产品研发的新模;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工程,进一步促进测控产品智能化。云计算和区块链进一步提高测控产品的自主安全可控。互联网和5G拓展了测控产品新的产业应用。
2深度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测控技术究其本质,是以测量与控制为主体,是一门以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物理学、材料学等为基础的工程技术[5]。随着基础学科的进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测控技术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也遇到了发展的挑战,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测控产品的核心处理器,其算法与应用的需求需要进一步融合;对象的精准化需求要求测控产品的控制器稳定性和实时性进一步增强。测控产品的伺服及反馈机制增强需要与测控对象更加密切地融为一体。在高质量发展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测控产业的发展需要测控产品为其打上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烙印。上述内容都成为测控技术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机遇。
2.1深度融合的形势与趋势
纵观世界科学发展,以牛顿和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为测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量子力学为测控技术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创新、技术突破、工业新革命将会有颠覆性的发展。测控技术作为应用于科学、技术、工程的基础技术,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产物。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凸显蒸汽机和铁路建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大型工程为主;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革命为主。按照50年为一个波长,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包括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三者的深度融合[6]。测控技术与其他技术一样必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促推下出现革命性的发展。
测控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源头,是电子、光学、机械、计算机、控制学等综合学科试验及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必将为创新发展、自主安全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对测控技术、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发展的三维视图(见图4)分析可知,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永远是测控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其目的所在。
(1) 测控技术发力于工业4.0。
工业4.0的提出,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地球和全球互联将重塑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工业4.0的鲜明特点就是高度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当今世界制造业的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的要求出发,测控技术必须在一体化、智能化方面进一步提升核心能力。
(2) 测控技术发力于中国制造。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中国制造业急需在信息化程度、自主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等方面实现升级和跨越,使先进制造及高端制造敢于领先。规模化生产使中国制造业富起来了,要实现“强国战略”,制造业必须先强起来。这种从大规模到质量强的转型,必将为测控技术的发展提供舞台[7]。
图4测控技术、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发展的三维视图
(3) 测控技术发力于军民融合。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提升,其深层次的原因是非国有企业拥有了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水平。通过军民融合,国有企业吸收非国有企业的人才和技术,加快自身技术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
(4) 测控技术发力于自主研发。装备工业作为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最主要的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装备工业也从引进消化吸收仿制走到正向设计自主研发的独立自主的道路,因此,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一言以蔽之,测控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必将促进工业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因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测控与仪器,在于智能化发展的数控机床,在于智能化的测量、校准、标定。
2.2深度融合的方法
从测控技术、仪器仪表、测试原理及应用分析,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需求导向。
测控技术和测控产品是以需求为牵引的。以无人机控制进行分析,无人机上安装的各种状态传感器、环境感知传感器及各种无线信道接收装置等,仅仅围绕无人机飞行控制这个核心,从以PID控制器为核心的传统控制到各种非线性控制,都嵌入了测控技术的应用。测控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① 计量测控,即通过局部测量获取信息;② 系统测控,即通过系统测量获取信息;③ 综合测控,即通过全方位测量获取信息[8]。这3个阶段基本符合工业1.0、工业2.0、工业3.0 三个阶段的特点,宏观需求为测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方向。
作为以智能制造为特点的工业4.0,通过人工智能、设备智能以及网络智能,使工业机器人实现高精度点位、曲线和曲面的控制;通过末端执行器、“软件”植入芯片,使机器人具备制孔、涂胶、铣切等能力;通过扩展机械臂、工作场测量等方式实现机器人的灵活移动[9]。这些微观需求为测控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技术导向。
测控技术植根于时间测量、物理状态测量、性能指标测量、效能评估测量。在测量与控制的信道或链路方面,测控数据环路经历了专业网络、互联网络、卫星通信、增强遥测综合网,以及现在的5G。在测控的采集端,传感器、测试性评估、故障诊断与预测及激光扫描测量实现了采集端的智能和集成。在控制技术方面,转台、加载系统到“飞、发、火”一体化控制,控制技术从设备到系统,从系统到平台,实现了点、线、面到三维、四维及带有时空的五维控制。总之,测控技术赋能设备设施才能实现工业智能。
(3) 模式导向。
测控技术是当代信息技术的根和源,也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从高端芯片到先进材料,从3D打印到物联网,再通过空天一体、空天地一体形成新一代测控技术和产品[10],其全域颠覆性实现测控技术和测控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
大数据支撑综合测试产品的研制,包括综合试验管理系统、参数与故障仿真系统、导管应力测试系统、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测试系统、自动测试系统、综合总线检测仪等。云计算实现了“协同处理”、“知识共用”、“云端控制”,包括各种运动模拟设备、测试台架等都可以实现工业互联、控制互联。
2.3深度融合的基础和条件
随着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促进和引领,建立统一、规范的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条件成为更好、更快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
(1) 政策引导和科学理论研究趋同化。
通过分析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科,结合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科学规律,必须建立统一的政策体系[11],从企业发展和核心能力提升角度,实现测控类企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企业政策趋同、科学理论趋同。
测控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基本范式如图5所示。图5中,中央控制器和业务/协同就是各自研究的对象。随着测控技术的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这两个研究对象成为赛博系统的现实与虚拟,成为数字孪生中的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
图5测控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基本范式
(2) 基础设施整体化。
新基建将会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成为各行各业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测控技术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将测控产品推向“新基建”的快速干道,实现测控技术再次对信息技术的溯源初心。
测控技术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打下了根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测控技术的发展开拓了视野。
(3) 融合目标智能化。
不管是测控技术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都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助推器、倍增器,更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所以,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必须“抱团”发展,各取所长,形成具有“集成、整体、一体”优势的新领域。
3深度融合发展的途径
为了深度融合测控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遵循工业4.0的主要观点和工具,从CPS、LVC、智能制造、数字孪生4个方面探讨深度融合的途径。
3.1CPS系统法
CPS(CyberPhysical System,赛博物理系统)是工业4.0的鲜明特点[11,16]。CPS是将“信息通信技术、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等信息数据化、智慧化[12],达到快速、有效、个性的产品供应。CPS的核心是控制和计算,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在CPS构建中,“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为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造了新途径,如图6所示。
图6CPS系统法的融合途径
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4.0时代将数据、语音、图像及视频等经过数字化加工、网络化互通之后,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镜像[13],并融合射频技术、数据技术,促进测控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互联互通,从而达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控制和状态信息一致。
网络空间虚拟系统是在制造设备设施网络化的基础上,突出复杂工业制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工业制造过程与工业制造信息融合发展的互联互通,即工业互联网[5]。工业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测控产品软件必须嵌入测控产品的模式,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将嵌入式软件集成在计算平台,实现测控对象的远程控制。
信息物理系统突出新一代工业制造技术在嵌入式和自动化方面的变革和创新[14]。传感器、处理器、网络及大数据、云计算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联[15],并通过计算模型实现“决策快速、优化流程、精准控制”。
3.2LVC仿真法
LVC(Live Virtual Constructive,实况、虚拟、构造)仿真是在仿真系统中同时具有实况仿真、虚拟仿真、构造仿真等的更高一级的仿真技术[16]。实况仿真(Live Simulation)是指真实的人通过状态感知系统使用实际装备在实际工况中的假象活动。虚拟仿真(Virtual Simulation)是指除了人之外的全部信息采用软件及硬件平台实现虚拟化,由人操作虚拟的系统,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17]。构造仿真(Construction Simulation)是一种全面的分析与处理平台,由假人操作虚拟的系统,验证全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LVC技术使测控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如图7所示。
图7LVC仿真法的融合途径
实况、虚拟、构造三者仿真于真人与假人、实况与模拟、装备与模型之间。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虚与实的映射、虚与实的结合”,其核心就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仿真技术加快了测控产品的研发和信息技术在工业革命中的应用。
测控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开始软件化,即软件定义测控产品。计算机软件通过嵌入式芯片、高端存储、嵌入式计算实现测控模型的软件化,推动仿真技术在测控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测控产品的快速研发。网络使计算机软件产品广泛应用和服务于全世界各行各业,LVC必将带动测控技术及测控产品覆盖工业革命和全社会的应用。
3.3智能制造法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发展的结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研究、开发、延伸人的智能理论、方法的新兴科学技术,充分运用计算机科学,形成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专家系统、机器人等新兴科学技术领域[18],这些领域开展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正是测试、测量、控制技术,代替或延展人的眼睛“看世界”、耳朵“听世界”、嘴巴“说世界”及大脑“思考世界”[19]。在工业制造中,AI渗透到测控产品中成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智能测控产品所应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信息物理系统以及制造的智能化设计和工艺的智能化规范[3]。AI制造法融合的路径如图8所示。
图8AI制造法的融合途径
测控产品的智能化实现了工业制造的信息化:
① 通过感知传感器建立现场适应性信息链;
② 通过位置传感器确立工作位置;
③ 通过大数据及知识工程实现网络化决策。
从制造业机床融入测控和信息技术发展而言,经历了3个阶段:
① 数控阶段,通过数字模型形成机床的伺服工作;
② 网控阶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加工设备的协同;
③ 智控阶段,通过知识工程和决策(数据知识化)、在线状态检测(机器视觉)实现机床的智能化。
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智能化作为工业革命的核心,必将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测控技术与AI的点、线、面、体的全面融合。尤其在工业网络化决策和制造智控阶段,融合将会更深、更广、更细。
3.4DT超越法
DT(Digital Twin,数字孪生)技术最早起源于飞行器的健康维护与保障。基本原理是通过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基于模型的定义)实现数字空间的飞行器定义,再通过传感器及测控系统与真实飞行器相连接,运用历史数据对真实飞行器做出健康诊断和维修维护说明[20]。数字孪生不同于构型管理,也不同于模型定义,其核心是通过内嵌的健康管理系统中的传感器数据、历史数据及其派生数据,监督检查及审定物理产品的状况。DT与DM(Digital manufacturing,数字化制造)的关系如图9所示。
图9DT超越法的融合途径
在图9中,DT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溯源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及数字化检测等数字化定义的产品功能数据,将健康保障延伸到设计、制造及检测的各个阶段[13]。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测控产品的作用,提升DT、CPS、DM系统测控与管控技术水平。
在测控产品面向对象编程的 “继承、封装、多态” 范式进入历史阶段之后,函数式编程将成为需求和用户体验对测控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直接描述,也是产品功能的直接表述。自动手臂、自主机器人、专家系统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将超越传统的生产资料直接消耗式的制造模式,形成高效益、高质量的节约式制造模式。
4深度融合的实例
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从日常生活的居家电器,到工业制造机器人,从载人航天到两机专项,从科技强国到网络强国,测控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无处不在。在装备研制中,作者探索和实践了这种融合的成功案例。下面介绍其中两个具体案例。
4.1案例一:试验对象数字化维护
4.1.1实例背景
针对某试验工程一体化测试与数据处理的要求,采用AI技术实现试验对象的数字化维护。结合测试对象的复杂要求,通过CPS技术设计测试方案,确保测试技术与被测对象的平滑耦合。为了实现对试验过程的管控,通过LVC模式建立“地面仿真、物理对象、对象的数字化模型”三者的映射关系,将试验前期仿真作为监控系统的初始曲线,从而将实时数据曲线叠加在初始,对地面实时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试验过程的动态监控,并实现试验数据对数字模型的激励,形成数字化试验模式。
4.1.2总体设计框架
由于试验工程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试验工程中测试方案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测试方案的实用、高效。试验任务测试与信息系统融合方案如图10所示。
图10试验任务测试与信息系统融合方案
该方案中的特殊测试系统、试验对象数据记录及采集处理,实现与试验对象的网络化集成,与试验对象在时间基准上采用同一个“时准系统”,确保相关数据的时间同步。
通用端口作为维护及智能化连接接口,与试验数据实时处理系统集成,实现试验计算模型与物理响应的融合。测试传感器群中包括符合GPS和北斗导航需要的处理单元。
4.1.3关键技术和方法
关键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AI式维护。试验对象的数字模型与维护数据库的集成,形成健康识别知识方法,辅助维护工程师提高维护质量。
② 测试集成。建立CPS模式下的多总线、多传感器及网络化的采集、传输、记录系统。
③ 知识库与试验过程实时计算模型的设计。结合试验对象整体、系统、部件3个不同等级,建立试验状态库,尤其是故障库模型,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可控。
④ 试验资源与试验对象健康管理实现了与试验任务综合分析系统和试验任务管理系统的集成,并将三者的数据中心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共享使用。
4.2案例二:智能打磨流程
4.2.1实例背景
智能打磨单元是针对于难加工、高污染、精度要求高的复合材料变曲率表面打磨的实际需求,采用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技术,工艺库建立、补偿技术,传感器、工艺库及智能算法技术相融合的信息技术,针对实际毛坯工件的一致性差及安装误差等复杂工况,通过结合数字化激光扫描技术,将实际工件的3D数据与理论数模相结合,对工件实际安装位置等进行参数补偿,使机器人能精准地到达基准位置,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的高精度、高效率打磨,并在打磨后进行数字化在线测量,对加工后的工件与标准工件进行比对、反馈,实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智能化打磨。相对于人工,在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工作精度的同时,避免了打磨过程中粉尘对人身的伤害。
4.2.2总体设计框架
由于自动化打磨工作流程复杂,产品性能要求精度高且可靠性高,但产品毛坯一致性差,打磨工作流程设计中充分运用了数字孪生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方式,实现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率自动化打磨工作流程整体设计如图11所示。该方案采用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建模,将理论刀路与实际工件进行耦合,通过单一变量和正交试验的方式得出打磨工艺参数的最优值,建立工艺库。而后采用扫描的方式提取待加工工件的信息,将实际工件与工艺库中的加工工艺文档进行配对,通过对实际工件的测量,评价与理论模型的误差,调整加工工艺参数,完成加工,实现智能制造。
图11智能打磨工程整体规划图
4.2.3关键技术和方法
关键技术及关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建模。试验工件的理论数模与实际扫描的3D数据进行配比、综合,将理论刀路与实际工件相结合,实现同种工件的不同参数打磨,使打磨的工艺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打磨质量与效率。
② 工艺库的建立。通过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建模,将理论上的打磨刀路在实际工件上实现,生成基础打磨工艺文档,而后采用单一变量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实际工件的打磨工艺文档,建立工艺库。
③ 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扫描待加工工件上的二维码来得出工件的参数信息,以工件信息为标准将工艺文档与其进行配对,而后执行扫描测量任务,将工艺库中的文档与实际待加工工件进行评价,而后调整工艺参数,实现一个工件一个参数,而后执行调整过后的工艺文档。
5结束语
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在物理、数学、材料学等自然科学方面;也必须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前沿,包括云计算、区块链及新基建等战略部署;更要关注国家安全政策的要求,尤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要求。测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不能忘了初心和使命,包括测控技术本身的发展和服务的对象。
随着科学技术颠覆性、革命性的发展,无电化测控、无源测控、抗电磁环境要求等也给测控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测控产品的研发必须适应正向研发的科技强国战略,在世界科技巅峰之顶开辟新的篇章。